文學院標識(LOGO)
征集大賽
今年也是華南師范大學建校88周年,文學院(中文系)成立88周年。自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標識(LOGO)征集大賽啟動以來,截至9月17日23時,共征集到作品70份。根據(jù)此前發(fā)布的征集大賽通知,經(jīng)過網(wǎng)絡投票和專家及學院師生代表復選,最終確定了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標識(LOGO)征集大賽的獲獎作品,現(xiàn)公布如下。
最佳設計獎作品(當選作品)
設計者:謝飛
設計說明:
以傳統(tǒng)“文、人”字篆刻為創(chuàng)意,中間“文”和兩旁“人”構成“心手相連·攜手并進”的三人,象征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以歡快的步伐邁向未來。也寓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三字形成“人人文,文人人”,象征學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內涵。同時兩旁的“人”為老師,中間“文”為學生,象征老師甘為人梯,學生站在老師的肩膀上,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意。標識采用古樸典雅印章和篆書表現(xiàn),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
入選作品
設計者:何紅琳
設計說明:
1.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標識(LOGO)設計將“文”藝術化,并與華南師范大學校徽盾牌輪廓元素巧妙融合;
2. “文”直觀表達了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名稱信息;
3. 華南師范大學?;斩芘戚喞宫F(xiàn)了文學院的歷史人文底蘊與傳承;
4. 標識造型簡約大氣,便于推廣和宣傳應用。
設計者:鄒小娟
設計說明:
院徽作品以篆書“文”字經(jīng)過藝術手法巧妙演變?yōu)椤扮姟毙?,同時融入書頁等元素,言簡意賅地體現(xiàn)出文學院特色。標志中的“文”字,凸顯我院特色。院徽整體呈現(xiàn)“鐘”的造型,取其“鐘鐸聲聲,人文日新;昌明博大,蒸蒸日上”之意,預示我院恢宏壯闊的發(fā)展前景,同時體現(xiàn)了團結進取、蓬勃發(fā)展的精神面貌。院徽整體簡潔動感、造型洗練,形象鮮明、視覺沖擊力強、具有獨特的個性和時代感,具有極強的識別性和表現(xiàn)力。
入圍作品
設計者:陳一雄
設計說明:
1.標志外形象木鐸,寓意傳播知識與智慧,醒世育人,體現(xiàn)師范大學教書育人的行業(yè)特色;
2.標志取自華南師范大學校徽的局部,體現(xiàn)華南師范大學特色;
3.標志的負形象“文”,代表文學院。
設計者:鄧奕彬
設計說明:
設計的創(chuàng)意關鍵詞為“竹簡”、“打開的書本”、“鉛筆”和“亮起的燈臺”。其中,竹簡承接書本、承接未來,體現(xiàn)了我校文學院的文化底蘊,向上打開的書本則代表了對未來的無限希望與追求,而鉛筆作為設計的主體貫穿兩者,比喻文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以手中之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而將這三個元素集合組建而成的小小燈臺與其中的火焰,意喻永不熄滅的人文精神之火將永遠亮起在每個學子自己的手中與筆下。
設計者:葉蓉蓉
設計說明:
1.院徽以篆體字漢字“文”、“打開的書本”為主要設計創(chuàng)意元素。
2.整體標識為知識之門的形象,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的形象,寓意文學院以培養(yǎng)具有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己任、傳承經(jīng)典,同時也體現(xiàn)出文學院是學生成才之門。
3.以“文”字為主體創(chuàng)意為文學院立足文字、文學、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樹人,為社會培養(yǎng)棟梁之才。
4.“書本”寓意學院以文學為根基,可以更直觀地體現(xiàn)教書育人的特性。
5.院徽以古樸的紅色為主色調,體現(xiàn)學院傳承文化發(fā)展。1933則體現(xiàn)其歷史和深厚的辦學底蘊。
衷心感謝文學院在校師生、校友和關心文學院發(fā)展的各界人士對本次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標識(LOGO)征集大賽的關注支持和踴躍參與!主辦方將聯(lián)系獲獎團隊及個人發(fā)放獎金及榮譽證書。
弦歌不輟傳文脈
砥礪奮進譜新篇
丹心勵耕八十載
薪火承繼化新光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寫今朝篇章 鑄明日輝煌
文案 | 莫子湘
作品信息由獲獎者提供
封面 |烏爾恒
執(zhí)行編輯 | 蒲鈺嘉
責任編輯 | 莫子湘
初審 | 孫穎怡 植韻鴻
復審 | 郭妙燕
終審 | 姚文忠 段吉方